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保時捷首要的是一張 SUV 的設計圖,而不是雙門跑車。一輛擁有四個車門、容納五位乘客和他們所需的行李的高頂大車,這與跑車的格局完全相反。此外,相較於保時捷的經典跑車,為了讓 Cayenne 在越野時也能提供最優異的駕馭感受,它需要更高的底盤離地高度。Cayenne 以字母 E作為內部代號,代表「耐力賽(Enduro)」之意,首款 Cayenne 的代號為 E1,現行款代號則為 E3。
Lagaay 在完成設計工作後表示:「當然,要在一輛與保時捷現有車款完全沒有共通點的車輛上展現品牌特色並不容易。」設計師花了整整一年在設計頭燈,不僅需要將近光燈、遠光燈與方向燈都與頭燈整合,同時還得維持 Cayenne 清晰流暢的車身線條,持續遵循品牌辨識度。
即便時至今日,任何車迷都能輕而易舉地在第一代 Cayenne 的車頭認出 996 世代保時捷 911 的面貌。透過車頭輪廓樣貌強化印象,而兩側葉子鈑與頭燈高於引擎蓋的原則,這種源自於經典 911 的視覺設計成為保時捷車款最具辨識度的特色。然而,由於 Cayenne 引擎蓋下放著一具龐大的 V8 引擎,要具體實現這樣的設計概念仍相當困難。
讓保時捷從產品蛻變為品牌
911 的前行李廂蓋的另一大特色是其明顯前傾收束的造形,設計師也想在 Cayenne 的引擎蓋採用這種設計,然而為了能夠更容易更換空氣濾芯與頭燈,工程師則最初建議應使用方形的引擎蓋。兩種意見之中,設計師在這回佔了上風,不過他們仍然與工程團隊在許多外部看不到的地方通力合作。舉例來說,雙方共同找出空氣濾芯最適合安裝的位置。
2004 年,接替 Harm Lagaay 成為設計總監的 Michael Mauer 也很高興保時捷願意將資源大量挹注在內部代號「科羅拉多」開發專案的設計與工程面向上。他表示:「對我來說,Cayenne是攸關保時捷基礎的解答,無論何種類型的車款,它都能增強 911 與 Boxster 跑車產品線,開發第三款保時捷車系的這個計畫讓保時捷這個品牌超脫產品的格局。而經典跑車的外觀設計讓其辨識度超越品牌本身。」
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主導的設計包含Cayenne(E1)獨特的車尾肩線、洗鍊流暢的輪廓以及省去頭燈之間傳統水箱罩等特色,,這些經典的家族特徵也大幅降低了車頭前氣壩的視覺焦點。儘管不像前置引擎需要空氣幫助燃燒與散熱,當然保時捷車迷們仍早已習慣保時捷跑車在車頭仍保有前進氣壩的設計,只是有著用於煞車散熱的進氣口。
車門是設計的最大挑戰
Mauer 表示側面輪廓是設計中最大的挑戰。Cayenne 與 Volkswagen Touareg 同時開發,因此兩款 SUV 的前擋玻璃與四個車門設計一致。Mauer 第一次加入保時捷 SUV專案是在 2007 年推出 E1 車型小改款時,他說:「多數人容易低估車門對車側設計的重要性,在車門前、後方我們大約只分別保有一米的空間,因此沒有太多餘裕能讓我們發揮。」
他回憶道:「藉由 E1 II 車型,我們給予整輛車更加銳利與明確的視覺觀感。」然而,車門的問題依然存在,難以設計出所謂 Fastback 風格的車尾線條:像是跑車外觀逐漸向後收束的流線尾部設計,在保時捷被稱為「飛躍線(Flyline)」。但是,如果不變更車門設計,車頂線條就無法下掠,後方也沒有太多空間可以用來創造眾所皆知的「飛躍線(Flyline)」特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時捷選擇將車尾兩側固定式側窗設計地更加傾斜,並增加擾流板來延長車頂線。
內裝的妥協
總體而言,即使從現今的觀點來看,第一代 Cayenne 的設計清楚強調保時捷的各種元素,讓人一看就可得知其為保時捷產品線的一員。然而,在 E1 的內裝則是深受 Volkswagen 所影響。保時捷的內裝設計總監 Markus Auerbach 說道:「內裝設計難以擺脫與 Touareg 的血緣關係。」保時捷為此做出許多妥協,舉例來說,保時捷慣用的五環儀錶設計。雖然在方向盤前方也能見到五環相接的儀錶,但轉速錶並非保時捷車款上常見置於中央的設計,而是置於左側。
為了擁有與多數保時捷相同的內裝佈局,就必須得開發新的儀錶板,這對第一代 Cayenne 來說是一項計劃之外的投資。然而,它仍保有許多保時捷的特色元素:專屬於 Cayenne 的三幅方向盤、用來強調這輛 SUV 優異越野性能的中控台支撐手把,以及如同所有保時捷一樣,位在方向盤左側的引擎發動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