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創新系統結合了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同時支援國際通用的開放充電站通訊標準(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OCPP),為客運業者提供全方位的能源管理、智慧充電服務與營運管理解決方案。只需插上充電槍,即可實現全自動化及全時段充電,擺脫了繁瑣的人力充電作業,有效節省客運業者的營運成本20%,並延長電動車電池壽命20%。初步預估,當公車全面電動化可協助業者節省新臺幣約10億元。未來將擴充至跨場站、跨客運業者及跨系統的充電調度,為國內開創電動車智慧充電領域的嶄新里程碑。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在減碳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下,電動車成為主要運輸轉型的推廣目標。工研院研發的電動車充電站營運管理系統技術,協助客運業者解決目前營運站營運成本、人力調配、電池壽命監測的三大轉型痛點:第一、「非均流充電」技術可降低業者在電力契約容量需求,能有效節省電力成本,更能減輕台電在區域內的電力供應壓力。根據實際場域案例試算,每年可節省營運成本達20%以上;第二、「遠端偵控」技術可降低人力操作需求,並且減少人為操作失誤的風險;第三、「AI人工智慧分析技術」可平順化充電操作,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約20%,透過智慧充電系統的AI人工智慧技術分析和大數據儀表板,不僅能監控車上電池的健康程度,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紀錄,更能確保電動公車營運順暢。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強調,推動運具電動化是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而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是邁向此目標的重要一步。為協助客運業者實現電動化轉型,交通部結合產官學研資源,以交通部公路局所建置的電動大客車數據監控平台、客運業者排班調度系統與充電設備為基礎,透過系統整合、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客運業者全面的電動公車能源管理、智慧充電服務與營運管理方案,為智慧節能運輸奠定良好發展基礎。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長林繼國指出,在交通部的指導以及運研所和公路局共同努力下,110-111 年所建置的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台,促成了電動大客車資料整合與數位化管理應用。112年運研所透過整合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台資料、客運業者動態班表和場站資料等跨系統資料,運算各種限制條件下的充電排程,已成功發展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服務系統,對於我國實現永續發展、推動低碳交通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這套智慧充電系統已應用在中興巴士集團北士科站,配備64輛電動公車上,未來將擴充至跨場站、跨客運業者及跨系統的充電調度,可針對電動物流車及電動計程車等電動車隊進行充電管理,大幅縮短車隊業者電動化的陣痛期,加速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在「智慧生活」應用領域,發展電動車整車系統、關鍵零部件及智慧充電服務,用技術研發強化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這項創新的智慧充電系統將為臺灣的交通運輸,帶來更加智慧、節能、環保的未來。
工研院攜手業者,首創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服務
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支持下,工研院5日宣布攜手中興巴士、鼎漢國際及新動智能等產官研代表,共同展示國內首創的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