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部致力於推動『人本交通』,運用科技提升交通安全,在提升運輸效率與安全之上,更兼顧環境永續,朝著『永續綠途』的方向前進。今年交通願景館首度新增低碳主題展區,並將展館由以往的『智慧城市展』移至『淨零城市展』展出,展現臺灣邁向永續交通的決心。「淨零移動 ∞ 智慧共行」交通願景館三大主題分別為「低碳」、「綠色」、「科技」,共有36 個展位,在「低碳」及「綠色」展區,由交通科技及資訊司、公共運輸監理司、公路局、民航局、運輸研究所、中華郵政公司、桃機公司、港務公司及電動公車業者共同展出,在「科技」展區,則有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高速公路局、公路局、中央氣象署、臺鐵公司、中華電信以及地方政府,包含臺北市政府、新竹市政府、新竹縣政府、台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屏東縣政府等單位一起參與,充分展現交通部透過中央、地方與企業串連,持續深化交通與人、環境、經濟、社會間的連結。

各展區重點內容包含:
低碳主題展區:因應臺灣2025 淨零排放目標,交通部偕同經濟部與環境部等部會共同推動「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將優先推動2030 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同步展出台灣經濟研究院「企業員工通勤族機數位盤查機制研究計畫」成果、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電動郵務車汰換計畫成果及TPASS 推行成效。TPASS通勤月票至114 年1 月底止,已有20 個縣市推動27 種月票方案,一年半中累積達9.4 億人次使用搭乘公共運輸,今年更推出TPASS 2.0,整合公路與軌道公共運輸紀錄,提供更彈性的優惠回饋(15%-40%),自2 月開始累計,最快將可於3 月25 日領取回饋。
綠色主題展區:打造智慧機場與智慧港灣,加速國門智慧轉型,包含桃園機場綠色航線與第三航廈永續設計亮點、高雄新航廈推動智慧綠色運輸與低碳永續建設規劃,成為高雄新地標與南部國門的象徵。
科技主題展區:交通網絡形成無邊界運輸,串聯多種智慧交通技術,如北市智慧影像偵測、高公局AI 交通應用、氣象署智慧氣象AI 應用等,透過資訊整合,建構「數據驅動」的無縫交通系統,打造更流暢的運輸服務。在本次首度新增之低碳主題展區,以「提高電動運具數量」、「完善使用環境配套」、「產業技術升級轉型」三大策略方向,呈現交通部在智慧交通與低碳運輸領域之階段性成果:
1. 提高電動運具數量:至2024 年底電動大客車(包含市區公車、一般公路客運與短程國道客運)在全台19 縣市已達3,568 輛,普及率為36.9%,超前2024 年度原訂25%的目標,同時在電動市區公車部分普及率亦達31.4%,2025 年將可順利達成普及率35%的目標,並於2030 年達成汰換11,700 輛市區公車,以達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2. 完善使用環境配套:在公共電動樁數量設置方面,2024 年底已完成共計10,535槍(慢充8,010 槍、快充2,525 槍),整體車樁比為9.1:1,符合歐盟建議10:1 標準,快充車樁比為37.9:1,亦符合歐盟建議80:1 標準。
3. 產業技術升級轉型:交通部已輔導補助數家臺灣業者投入電動車整車在地生產,其中電動大客車部分現已有5 款車輛通過審查,符合經濟部電動大客車10 項國產要要求,包含整車開發、動力系統、電能系統、整車控制、智慧系統等關鍵四大次系統國產化,將可供客運業者更多補助車型選購,加速各縣市大客車汰換速度;五款車型1分別由成運汽車、創奕能源科技、鴻華先進、華德動能及總盈汽車等業者研發製造,其中部分車款亦獲得國際安全認證,充分展現臺灣業者在電動大客車領域之創新能力。
除了展區之外,交通願景館更規劃每日4 場「淨零碳排」技術說明會,主題涵蓋AI 交通監測技術對提升行車安全,優化都市交通管理之貢獻、數據分析技術如何協助減少碳排並提高運輸效率,深入探討智慧交通與低碳運輸的最新發展;同時設有互動體驗區,邀請參訪者透過互動遊戲,深入瞭解交通部在智慧科技與淨零轉型之成果。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一同探索驅動智慧交通與低碳運輸的無限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