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大海嘯般襲擊的電動化時代,各國政府和企業都想方設法要在這波浪潮中拔得頭籌並永續經營,對於台灣Kymco、PTT泰國國家石油集團旗下Aurn Plus來說,2023年八月協心同力合資共組的不僅能打造電動化生態系,更可藉由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創造多贏的局面。
放眼不少想進軍海外市場的台灣或其他企業,其經營概念不外乎是「一條龍」,從供應鏈、生產、採購、開發等都不假他人之手,但21世紀都已經過了20年的今天,全球化的世界戰略早已被打破傳統思維,看似無敵的「一條龍」不再具備優勢,網羅各路英雄豪傑來共成大事要更為實際和有效,就如已有一甲子的台灣機車品牌Kymco,其電動機車的全球戰略不採單打獨鬥,而是尋求各領域的高手一起合作,因此與PTT泰國國家石油集團子公司Arun Plus合資成立,算是跨領域的電動機車生態圈技術合作典範。但Kymco、Arun Plus、三者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於未來又有什麼樣的目標?
就Kymco董事長柯勝峯表示,「Kymco長期致力於機車的製造研發,現在正處於公司和品牌的轉型關鍵,雖然電動機車是一股熱潮,但燃油機車依舊是市場大宗,不過為了因應市場的需求,我們的Ionex就是因應之道。」「不過無論是產品或者技術乃至服務,Ionex仍有努力的空間。」他說,同時柯勝峯也說:「對於GOGORO這段期間因電池所造成的問題,Kymco都會盡全力去避免,但這是多重問題所造成,不過Kymco對於電池耐用度有十足把握,且車輛本身的耐用度、可靠度都不會在短時間發生問題,而這是60年公司和新創的最大差異,主要在於經驗的累積,這也是Kymco的優勢,對品質的要求不會改變也不會因為是電動機車而不同,我們追求的是更長遠的經營。」但交換電池規格不同,可能也會因國情市場有所差異,這點Kymco要如何克服解決?「去年在米蘭所發表的BMU(Battery Metering Unit)電池計量模組就是可以整合到任何電動機車中的裝置,最大好處就是不再受限於電池或者特定車聯網,等於是可包容各種型態的模組,這樣一來不僅能節省節省開發時間,也不用被特定規格、廠商綁死,靈活性大大提升,對廠商來說是利多。」柯勝峯解釋。同時他也透露BMU將會運用在泰國的機種上,台灣方面今年內也會陸續安裝。
不過全球乃至台灣有這麼眾多的機車品牌,為什麼Kymco雀屏中選成為合作夥伴?Arun Plus執行長Ekachai Yimsakul表示:「在東協機車市場中,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就佔了八成以上,其中泰國每年約有200萬輛的規模,而政府的政策也大力朝環保、電動化邁進,也因此2022年僅銷售1萬輛,到了2023年共銷售超過2萬輛,看似不多卻有卓越成長,而不諱言Arun Plus甚至PTT都和許多業者接觸,唯獨Kymco擁有最適合的產品,品牌、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更重要的是雙方於交涉過程中化學反應和觀念最為接近,且能讓政府順利推動電動化業務,因此才決定與Kymco合作。」「實際上在正式成為夥伴後雙方工作也非常融洽,這點確實有助於日後的發展」Ekachai Yimsakul笑著說。此外他也認為泰國和台灣的交通狀況、使用者習慣都非常類似,對於機車的要求不外乎性能速度,所以電動機車在初期會以這兩點為優先,日後若發展至印尼與越南等其他市場,那就必須調整為強調實用為主的機種。
身為金庫資本總經理、也是執行長的丁學文,過去促成如Grab、LiveWire等大型國際合作案,他表示「的最大資源,就在於有著PTT為強力後盾,有別於過去台灣企業是找地蓋工廠、擅長B2B的商業模式,是要從全球尋找各方好手共同加入,這就好像樂高積木一樣,我們把台灣當成樂高的包裝盒秀給其他市場看,告訴他們這是基本模樣,但可以依照市場需求、使用環境、消費者習性等做改變。」他更說:「所以電動機車想落實商業模式,BMU就是最好例子,Kymco只管機車品質和開發,電池廠商則保證電池品質,所以整個計畫初期會先由Kymco提供五款機種,並在泰國曼谷落地將換電櫃設置在PTT旗下約300個加油站點。」「雖說電動化的關鍵就是電池,對廠商來說都是掌握在電池廠身上,這方面倒是有解決方案,就是與電池廠商合作,電池費用由電池廠商收取,則進行B2B、B2C的商業模式,當然從資費價格、車輛定價、長時間分潤都是接下來的課題,這樣才能達到多贏的局面。而且目前已有多家電池廠商主動尋求合作的可能性,這方面我們還在評估中,畢竟汽車用電池和電動機車可是完全不同,根本無法套用!」言下之意浮上檯面的汽車電池廠恐怕不會入列?「當然2024年對Kymco、、Arun Plus、PTT而言相當關鍵,上半年先蹲馬步打品牌,下半年則開始衝刺,只要順利接下來就是發展到其他東協市場!」丁學文說。
至於Kymco、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據了解在泰國的商業模式啟動後,越南、印尼甚至日本到印度都在目標範圍內,預計第三季之後日本應該就會定案,而這定案不是像有些廠商簽個MOU就發新聞稿昭告天下,而是實打實的正式合約,但可確定的是這絕對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場多贏的團體戰,也唯有這樣才能讓整個產業生態鏈用續發展。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