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動車的超低價格讓其他品牌難以招架,歐盟也啟動調查這些中國品牌是否有接受到政府的補助措施。
歐盟這半年以來一直在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補助調查,但是整個調查行到要到今年11月才會結束,其實整起調查行動從去年10月就已經開始,不過去年的調查都是以書面調查為主,今年的1月才到中國實地探查這些品牌,並且核對相關資料是否屬實,而現在實地走訪結束,歐盟也表示,現在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電動車有接受補助,也針對了來自中國的電動車輛進行海關登記,此舉引發了中國官方的不滿,更可能會直接點燃中歐貿易戰火。
從去年10月調查以來,歐盟統計來自中國的進口車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4%,而他們表示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繼續成長,歐盟的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受到難以修復的損害,但中國歐盟商會反駁認為,這樣的增長只是因為歐洲對於電動車需求的上漲,中國商務部更認為這項調查行動是保護主義行為,嚴重影響全球汽車產業以及供應鏈,將會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但無倫如何正式的調查結果都要等到11月,而最終會不會課徵關稅將會是年底的車界重大新聞。

包含了比亞迪、吉利、上汽都是被欽點的品牌,而他們在歐洲的價格競爭力確實非常強大。

歐盟走訪中國品牌之後似乎已經確定了他們有接受補助的事實,就等待官方公佈正式的結果以及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