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
Apr 01, 2025

電動車真的可以賺錢?全球僅四家電動車品牌達成獲利

電動車被視為汽車產業的未來,但實際上能在這場轉型浪潮中實現獲利的品牌卻屈指可數,根據最新的產業研究報告,2024年全球僅有四家純電動車品牌實現營運獲利,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特斯拉和比亞迪,以及較為意外的中國品牌理想汽車與賽力斯集團,其餘的品牌都呈現虧損狀態,更有許多新創品牌處於嚴重虧損之中,其中以Lucid的財報表現最為慘烈,其營業利潤率竟高達負 374%。
電動車雖然在全球開始盛行,但是能賺錢的品牌並不多,而其中Lucid更是虧損慘重。
電動車雖然在全球開始盛行,但是能賺錢的品牌並不多,而其中Lucid更是虧損慘重。

作為電動車產業的領頭羊,Tesla特斯拉在2024年達成7.2%的營業利潤率,儘管與2023年相比略有下滑,但仍穩居全球之冠。而中國的BYD比亞迪則緊追在後,以6.4%的利潤率穩定成長,並有望在未來數年內超越特斯拉,這兩家品牌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高度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從電池、馬達到車輛底盤都由自己掌控,不僅壓低了製造成本,也提升了產能擴張的效率,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獲利能力。

特斯拉以及比亞迪外,理想汽車與賽力斯集團也是極少數進入盈利階段的中國品牌,賽力斯旗下涵蓋Aito問界、藍電等子品牌,雖在全球市場能見度不高,卻在中國市場透過與華為等科技企業的合作快速擴展。除了已實現獲利的品牌之外,報告也指出幾家中國新創品牌正在逐步減少虧損,Zeekr極氪2024年的營業虧損率為-8.5%,隨著銷量成長與產線擴展,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達成損益兩平,小鵬汽車與零跑汽車也表現出明顯的改善趨勢,兩家品牌從2023年到2024年期間的虧損幅度均減半以上,不過Nio蔚來汽車則仍面臨嚴峻的挑戰,其2024年營運虧損率高達-30%,代表短期內要實現獲利仍有些難度。儘

相較中國市場的積極發展,美國本土電動車品牌的獲利表現則顯得相對遲緩,除了特斯拉外,其餘品牌像是Rivian尚未達成獲利,雖然該品牌2024年虧損有縮小,但依然依賴外部資金支持著,最令人關注的是Lucid,其2024年的營業虧損率竟達到驚人的-374%,雖較前一年的-500%有所改善,但仍是整個電動車產業中最為嚴重的虧損案例,幸好有沙烏地阿拉伯的資金援助,Lucid才得以持續營運。整體來看,電動車產業儘管蓬勃發展,但絕大多數品牌仍面臨成本壓力與資金挑戰,唯有掌握核心製造技術、控制供應鏈並提高規模經濟的品牌,才有機會在這場淘汰賽中脫穎而出。

比亞迪等許多中國品牌則是因為中國市場迅速擴張,相對其他地區更容易轉虧為盈。
比亞迪等許多中國品牌則是因為中國市場迅速擴張,相對其他地區更容易轉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