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上來說,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有具備再生成各種組織跟器官的潛能。目前多數方法是從患者身體中取出培養後透過注射的方式導入血液中,再自我導航至受傷部位,使其進行作用於自主修復。然而在實際應用上,幹細胞的培養及穩定保存相對不易;而且是否能真正順利修復受損部位,目前即使有「特管法」的評估審查來把關,但是結果常常差異相當大,所以一定要慎重評估安全性與有效性,杜元坤院長表示,如果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比喻「細胞外泌體」和傳統的「幹細胞」就好比是雞精跟雞湯;外泌體如同雞精,而幹細胞就像雞湯;在濃度及作用上,雞精的功用當然是更勝雞湯。杜元坤院長在「台灣再生醫學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中也進一步提到,分子直徑只有30-100nm的「細胞外泌體」更能夠誘導細胞增生,也確實能大幅提升修復力,在國際上多年來已有發表並且研究者亦獲2013年諾貝爾獎的殊榮。在眾多細胞科學研究領域中,尤其以神經幹細胞的病理與學理研究更是艱難與深奧,杜元坤院長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發現強大的細胞外泌體對於神經增生性及修復力,同時也是全球第一人將此論點發表國際期刊(Extracellular vesicles isolated from human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enhance the viability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23 jul 2020 )。
再生醫療新曙光,杜元坤:外泌體更勝幹細胞
再生醫療的研究一日千里,亦是現今醫學領域之中最是當道與顯學的話題。許多人對於幹細胞應用於以取用自體細胞來治療自身疾病的期待是懷抱著非常大的希望。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表示,幹細胞雖然有其一定的修復功能,但經過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表論文中証實,用幹細胞所培養萃取出的「細胞外泌體」是目前有最高效作用的超奈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