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至今整整近40年的徐乃麟,從小立志朝演藝圈發展,他說,「當時家境不好,總想著當明星能名利雙收,也覺得自己條件不錯,訂下目標就會找到機會。」19歲到台北找名師學唱歌、自己去拍攝形象照,讓更多人認識他,為求功成名就,改善家裡生活,但拍廣告、演電影男主角,都沒有大紅,「當時滿沮喪的,覺得演藝這條路好像也不是這麼好走,但我還是不斷找機會,你自認為條件是夠的,就不要放棄。」他說,比起從前,現在有太多管道可以讓默默無名的人爆紅,「但若沒準備好,曇花一現也不見得有明天。」
吳宗憲則鼓勵剛進入演藝圈的新人要在「制度內成長、制度外發展」,雖然開始可能屢受挫折,但要廣植福田,隨時把握機會來臨,「凡事要願意多做,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縱橫演藝圈30多年的他說,生命並非永遠都在高潮之處,不論飛多高,重要的是學會降落,「在高潮時享受掌聲,低潮時享受人生。」立定長遠計畫,築夢踏實。
曾國城跨足戲劇、電影、舞台劇等多方位,他說,從小就懷有明星夢,在入行的前10年,他專心念書,打好內在基礎,努力訓練咬字、練習表演及觀察,讓自己在入行前做好充分準備。20多歲入行至今30年,在節目主持與演戲並行,仍不放棄自我充實,「戲不演會變鈍、話不說也會變笨,一個優秀的表演人,必須不斷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隨時檢視自己,慢慢在鏡頭前找到自己的魅力。」
製作人詹仁雄認為,演藝事業是一個長期投資,沒辦法像中樂透一樣,「一炮而紅的例子非常少,我在這個行業快30年都屈指可數,而且他們可能在你沒看到的時候,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他說,把演藝事業當成一個短期的投資,絕大部分會很失望,「我一直鼓勵所有人,千萬不要放棄對青春或流行的參與度,要不斷保持剛進來的第一年、第10天,甚至是第10個鐘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