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是?
May 08, 2022

相機中的王者 Leica M11,要價27.5萬元、旁軸精神再現

對許多攝影迷來說,「徠卡」可說是個高貴且難以親近的品牌,而其招牌的 Leica M 系列自1954年以降,從底片走向數位,已歷經了68個年頭,但其旁軸精神與內涵卻仍一如往昔,多年來始終受到攝影愛好者們的喜愛,而該系列的最新機種就是「Leica M11」

廠商資訊
■徠卡 ■02-2391-2593 ■zh.leica-camera.com

相機規格
■ 感光元件:全片幅CMOS
■ 像素:6,030萬畫素
■ 接環:Leica M-Mount
■ 處理器:Leica Maestro
■ 感光度:ISO 64~50000
■ 機械快門:1/4000s~60min
■ 電子快門:1/16000s~60s
■ 連拍:4.5fps
■ 觀景窗:光學旁軸式
■ 螢幕:2.95吋233萬點觸控式
■ 記憶卡:SD、SDHC、SDXC(UHS-II格式)
■ 電池:BP-SCL4
■ 續航力:約370張
■ 尺寸:139x38.5x80mm
■ 重量:黑色530g/銀色640g(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新台幣 275,000元(單機身)

最新款 Leica M11相機具備經典旁軸與現代相機技術,配備三種可變解析度感光元件、更大的 ISO感光度範圍、兩種儲存方式、長時間電池續航與簡潔直覺的功能表系統,除了可插SD卡外,徠卡M11還配備了64GB的大容量內建記憶體,雖然這是一台只能手動對焦、沒有錄影功能、也沒有翻轉螢幕與電子觀景窗的相機,但它同時卻也是徠卡史上用途最為靈活的M系列相機,採用最新6,000萬畫素感光元件,可拍攝14bit色深的影像,同時動態範圍也達到15檔,新的電子快門速度達到1/16000秒,能夠讓使用者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依舊使用大光圈來拍攝,如果使用者有需求的話,也可以另購Visoflex 2電子取景器安裝在熱靴座上使用。

旁軸經典60載

在過去我們曾經測試過全幅無反相機 Leica SL、SL2,APS-C 微單相機 Leica TL、TL2,也試過全幅隨身機 Leica Q、Q2,然而要說到徠卡貫穿底片到數位時代的本命之作,肯定就屬「M」系列了,從1954年M3推出之後,無論是在哪個時代,Leica M 系列都是最能夠代表徠卡的相機。這是一台採用135片幅(全片幅,Full Frame)與旁軸相機配置的相機,亦即從觀景窗看出的景物並非透過鏡頭,而是透過獨立於機身左側的觀景窗,也因為此,旁軸相機的實際取景範圍會與觀景窗的視野範圍會有所偏差,而這項特性又被攝影愛好者們所稱道。

低調中的美感

 

徠卡 M11除了採用旁軸配置之外,各部的操作邏輯也幾乎與60年前並無二致,同樣採用歷史悠久的 Leica M 接環,可相容於徠卡自家與第三方的M接環鏡頭。相較於上一代 Leica M10,M11移除了機頂的徠卡鐫刻,改成機背後的幾行小字,外觀也轉趨低調。不僅如此,原有承襲自底片機時代的底蓋設計也略加修正,改為電池艙蓋與底蓋合一的設計,將電池卸下後可以看到相容於UHS-II規格的SD卡槽。機身並未配備 HDMI影像輸出埠,而僅具備一具 USB Type-C 連接埠,但該連接埠支援 MFI線材(Made for i-Product),連接 iPhone 後會直接開啟 App 下載頁面,同時可實現更快速的有線傳輸功能。 

外觀檢視

經典造型,旁軸相機經典構型可說維持了60餘年不變,Leica M11自然也遵循這個傳統,Leica M 接環、旁軸取景器、以及被攝影愛好者們戲稱為可樂標的徠卡品牌Logo,構成了 Leica M11的第一印象。
經典造型,旁軸相機經典構型可說維持了60餘年不變,Leica M11自然也遵循這個傳統,Leica M 接環、旁軸取景器、以及被攝影愛好者們戲稱為可樂標的徠卡品牌Logo,構成了 Leica M11的第一印象。
可樂標,被攝影愛好者們暱稱為可樂標的徠卡Logo,可說是徠卡迷們追求的目標。
可樂標,被攝影愛好者們暱稱為可樂標的徠卡Logo,可說是徠卡迷們追求的目標。
熱靴座,熱靴座切齊機頂,除了M11刻字之外,同時也印著獨一無二的機身號碼。
熱靴座,熱靴座切齊機頂,除了M11刻字之外,同時也印著獨一無二的機身號碼。
電池艙蓋,取消上一代的底蓋設計,進一步簡化並改採用電池艙蓋與底蓋合一的形式。
電池艙蓋,取消上一代的底蓋設計,進一步簡化並改採用電池艙蓋與底蓋合一的形式。
光學觀景窗,旁軸相機的觀景窗與鏡頭並不處於同一條光軸上,因此構圖上會略有偏差。
光學觀景窗,旁軸相機的觀景窗與鏡頭並不處於同一條光軸上,因此構圖上會略有偏差。

超高畫素加持

在2022年,該如何為這樣一台歷久彌新的機種加入新的要素呢?那就是「高畫素」了。上一代 Leica M10為2,400萬畫素,而 M-10R 則為4,000萬畫素,這一代M11則進步至6,000萬畫素,為目前徠卡全系列中畫素最高的機身,猶勝過 Leica SL2、Leica Q2等機種。因應高畫素的感光元件,Leica M11做出了一些新的調校,採用了新款 Maestro III 處理器以加強影像處理速度,不僅如此,這款新的感光元件可以選擇使用三種解析度輸出,分別是60MP、36MP、18MP,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解析度並非透過跳採或是隔行採樣等形式輸出,而是採用像素合併的方式進行,因此在高感度時,低畫素模式將擁有更好的純淨度。

電子性能提升

在機身操作方面,Leica M11具備實體快門轉盤、ISO轉盤,以及一枚後滾輪,整體配置相當簡潔,操作鈕有機頂的快捷鍵以及機背的四向鍵,使用者可以透過手動轉盤調整,或者也可以轉至「A」交由機身判斷決定。值得注意的是,M11原生感光度最低僅有 ISO 64,對拍攝風景用途來說較為有利,若結合最高1/16000s的電子快門,也能夠在太陽下使用最大光圈達到f/0.95的鏡頭來光圈全開拍攝。機身螢幕採用230萬點觸控式配置,但其亮度在太陽下構圖還是會令人感到略顯吃力,M11並不是一台強調連拍的機種,其連拍速度僅有4.5fps,同時它也不具備錄影功能。 

操作檢視

機頂配置,徠卡M11採用經典的旁軸佈局,左肩為 ISO感光度轉盤,右肩則具備快門轉盤、快門鈕、快捷鍵與後滾輪,整體操作十分簡潔,使用者可以選擇轉至想要的快門數值,或是轉至A交由機身測光決定曝光值。
機頂配置,徠卡M11採用經典的旁軸佈局,左肩為 ISO感光度轉盤,右肩則具備快門轉盤、快門鈕、快捷鍵與後滾輪,整體操作十分簡潔,使用者可以選擇轉至想要的快門數值,或是轉至A交由機身測光決定曝光值。
四向鍵,徠卡 M11的操作極為簡潔,機背拇指區僅具備四向鍵與後滾輪的配置。
四向鍵,徠卡 M11的操作極為簡潔,機背拇指區僅具備四向鍵與後滾輪的配置。
機身右肩,快門鍵可適用於傳統快門線,同時快門鈕右側也新增了一具快捷按鈕
機身右肩,快門鍵可適用於傳統快門線,同時快門鈕右側也新增了一具快捷按鈕
 機背左側,操作邏輯融合過去M系列與Q2、SL2的因素,前兩枚按鍵順序也對調了。
機背左側,操作邏輯融合過去M系列與Q2、SL2的因素,前兩枚按鍵順序也對調了。
ISO轉盤,徠卡 M11最低感光度支援至ISO 64,使用前需要將轉盤拉起才能撥動。
ISO轉盤,徠卡 M11最低感光度支援至ISO 64,使用前需要將轉盤拉起才能撥動。

歷久彌新的新意義

在經典的質感背後,徠卡也為 M11推出了黑與銀兩種顏色的機身,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顏色材質並不相同,黑色款採用的是鋁合金頂蓋,而銀色款採用的則是傳統的黃銅頂蓋,因應不同的材質,兩款的機身重量也頗有區隔,黑色款較輕是530克,銀色款則有640克。徠卡 M11是一台很特殊的相機,它沒有自動對焦、沒有電子觀景窗、沒有錄影功能,也沒有翻轉螢幕,最能為人仍稱道的,就是它那6,0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然而,許多徠卡M鏡走的都是老設計,這些老鏡是不是真的會需要這麼高的畫素?這些傳統光學的缺點會否會在高畫素的感光元件下一一現形呢?確實隨著畫素提升,會帶來更明顯的缺陷,例如紫邊與色散,但同樣的,新感光元件的濾鏡設計也與時俱進,讓淵遠流長的M鏡獲得比預想中更好的表現,M11就使用了新的特製 IR+UV 濾鏡,由兩層極薄的玻璃濾鏡膠合而成,以應對廣角鏡頭傾斜的入射光。因此,與其說 M11凸顯了老鏡的缺點,不若說是 M11提高了M鏡的規格,6,000萬畫素也將徠卡M系列的畫質提升到頂尖水準,也讓老鏡能夠藉著新的機身重返舞台。

實拍範例

人像實拍 (焦距:50mm 快門:1/200秒 光圈:f/1.4 感光度:ISO 64 模式:M)
人像實拍 (焦距:50mm 快門:1/200秒 光圈:f/1.4 感光度:ISO 64 模式:M)
淺景深實拍 (焦距:50mm 快門:1/500秒 光圈:f/0.95 感光度:ISO 64 模式:M)
淺景深實拍 (焦距:50mm 快門:1/500秒 光圈:f/0.95 感光度:ISO 64 模式:M)

總評結語:雖非性能掛帥,但身手亦不凡

規格 ★★★★☆ 
採用當前徠卡最高的6,000萬畫素感光元件,在全片幅當中僅 Sony A7R4具備與此同級的規格。

操作 ★★★★
雖然承襲了古典的旁軸操作,但機身配置有些太過簡潔,機身手感也並不容易長久握持,須額外使用配件或加以適應才能較為順手。

畫質與高感度 ★★★★★
6,000萬畫素加持的 M11具備前所未見的細節,且新的濾鏡設計亦帶給M鏡更新更好的畫質表現。

拍攝及功能 ★★★☆
並沒有具備諸多額外的功能,所著重的僅只有拍照一途,是一台為專注於攝影的愛好者們所推出的機種。

 

●本文授權轉載自 T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