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耐就像是學生時期體育課的大隊接力,每三位車手一隊,每位車手必須在場上連續駕駛約一個小時後才能換車接棒,目前國內的卡丁車練習場,平均開放每節之駕駛時間為8-10分鐘,初學者開完兩至三節後,通常會手臂痠痛個幾天,遇天候不佳時,場地會暫停對外開放營業;而參加三耐的車手,必須忍受著風吹日曬雨淋,全副武裝地連續駕駛一小時,車手的體力與穩定性實在不是平常就有機會訓練養成的,加上本次比賽的路線是大魯閣平時並未開放的TRACK C,這讓初次比賽的筆者來說是備感壓力,深怕自己拖累到團隊的成績!

在賽前練習過程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生平第一次的走賽道以及濕地駕駛體驗,「走賽道」對於每位車手來說,是最基本且最深刻的訓練方式,藉由慢速的走動,將賽道上所有的動作細節暫停撥放並且無限放大作檢視;但基於安全等各種因素考量,通常賽道是不會開放讓人步行進入的,對於征戰過國內外數個卡丁賽道的筆者而言,每當聽著身邊的朋友談論走賽道的重要性及經歷,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

本次有幸在大魯閣卡丁車場店長詹毅軒首肯開放下,跟著曾擔任大魯閣卡丁車場組長的助哥下場走賽道,讓他熱心地教導正確的行車動線並指點迷津,驚覺原來跑道寬度其實比原本認知的寬敞許多,當遇到慢車時,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能夠超車;相反的,只要自己路線不對,或是剎車點錯了,反而讓對手隨時都有超車的機會。

而溼地駕駛也是一項非常難得的體驗,同樣基於安全等各種因素考量,賽道遇雨通常會暫停開放,待雨過天晴且道路較為乾燥後才會重新開放,因此,除非在駕駛過程中下雨,或是雨過天晴後開放的前幾節,天時地利人和下才有機會體驗雨中或是溼地駕駛。剛好筆者在練習過程中,巧遇了這樣難得的機會,深刻的體會了「天雨路滑」這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字詞!由於賽道潮濕,輪胎無法像乾地那般的順利抓住地面,而N35比賽時並不會更換雨胎,教練們的熱心地耳提面命傳授技巧與心理建設,吩咐交代必須小心地利用油門踩放、剎車深度及車身轉向等動作,控制車輛在對的路線上行駛,但說的容易,實際開起來卻非常困難,頭幾圈總是抓不到要領,不但車輛不在預設路線上行駛外,還在跑道上無止境地甩尾原地轉圈,就像踩到肥皂水般,滑到連行走都有困難,而遇到積水水灘時,也無法順利迴避,車輛就像個失控抓狂的小孩,我轉我的方向盤,車子走它自己的路線,完全不在我的掌握中!幾圈下來,漸漸地了解到這孩子的脾氣,冷靜的施展教練們傳授的技巧動作,才順順地不失誤將整個賽程開完。

走賽道及濕地駕駛都是非常難得且寶貴的經驗,藉此可消除一點點報名參賽的緊張情緒及壓力,並且能夠提升自己的賽道經驗,而距離9月9日的比賽還有將近一星期的時間,屆時車勢文化將為車迷們做第一線的報導,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本站連結:https://goo.gl/s1pS6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