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口中泛稱的「台北車展」,其實正式名稱與拒辦地點皆幾經變革,名稱部分從「世界新車大展」、「台北世界新車大展」、「台北車展」、「世界新車大展」都有過,至本屆再更名為「台北新車暨新能源車特展」。舉辦地點則從早期在世貿一館舉行,至目前的南港展覽館,其中自2018年起展覽面積更擴大到使用南港展覽館一館的一樓與四樓兩個樓層之展場空間;不過疫情後,本屆縮回了僅使用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一個樓層,而且連參展的汽車品牌更是少了大半,僅有Aston Martin、Bentley、BMW、INeos Grenadier、Infiniti、Lamborghini、Lexus、Lotus、Luxgen、McLaren、MINI、Nissan、Opel、Porsche、SsangYong、Subaru、Suzuki、Tesla、Toyota等19個品牌,另有兩家重機品牌、HARLEY-DAVIDSON、Vespa與一家商用車品牌Hino。
其實在近10年來,除了中國主要的上海車展、北京車展與廣東車展還能維持過去規模,包括:法蘭克福車展、東京車展、巴黎車展、日內瓦車展等國際車展,規模皆有所縮減,參與車廠也是逐年減少,法蘭克福車展與東京車展也分別轉型為慕尼黑移動展與日本移動展。
在資訊傳遞途徑越來越多元下,過去藉由參加車展作為火力展示、展現實力,以及宣傳的效益不如以往,以致車廠們對參加車展的意願減退,而這個趨勢也蔓延至台灣。
因為台灣並非汽車工業大國,也不像泰國、印尼等國家為區域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所以台灣的車展常常有如汽車年底特賣會,銷售比重遠比展示新車、概念車來得重,加上承包展覽館辦展業務的單位對車展與汽車產業認知不足,總是辦得十分凌亂,宣傳上更往往是以模特兒、Show Girl為主軸,讓人搞不清楚是車展還是模特兒展,讓台北車展的質感遠不如上述真正的國際車展。
既然「台北車展」越辦越式微,且台灣每年也有舉辦「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也許可以考慮兩者合併,如同德國與日本轉型舉辦移動展,將各項移動工具全都納入其中,甚至也可以把機車、商用車全數整合,可更充分利用南港展覽館、二館完整展場,讓規模與精采可以度更為豐富精采,可以讓民眾有機會了解台動工具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