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
Sep 03, 2024

講純種?全球沒有,台灣…更沒有!

這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國產自製率問題,其實自製率早在加入WTO之後就幾乎消失殆盡,也沒有任何人提及此事,只是這回針對中國車國產化大做文章,但放眼目前在台灣銷售的國產車,真的整輛車都是MIT嗎?沒有用到其他國家的零組件嗎?別說台灣,全世界應該沒有一家車廠敢拍胸脯掛保證「吾乃純種」!

前些時候聽到一個笑話,在談及國產化一事時,居然有車廠的人將程式軟體歸類為國產化,有提供OTA就是國產化,也和自製率有關,是我活在平行世界或這是產業的大變革?原來要將軟體智慧財產算進自製率成本裡,這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開了天眼!但不是這樣算的啊!過去是引擎、底盤、變速箱,現在則是馬達、電池、電控的三電,從來沒聽過寫個程式串接起來也能當自製率。不過真要講到國產車,就必須再拿出台灣第一個自主品牌為例,畢竟這會是最佳教材。

曾經讓國人最自豪的台灣之光Luxgen,2009年、2010年陸續推出M7和U7兩款車,除了由華擎生產、代號GS1的2.2L渦輪引擎為國產外(據說設計圖是LOTUS畫的),底盤平台是RENAULT第三代Espace(馬特拉的傑作),變速箱來自日本AISIN,引擎控制系統是美國Delphi,其他零零總總台灣製零組件比例不算低,但非台灣製的也不少;到了2012年的S5曾以高性能謂為話題,引擎同樣來自華擎,但變速箱卻是韓國Hyundai和AISIN,底盤平台據傳從Nissan Sentra技轉(是技轉還是?),而U5、U3為了降低成本國產自製率更低,底盤「參考」NISSAN Tiida不說,許多零組件還是來自中國東風日產,真是好樣的國產車!現在的n7每個月掛牌破千(欠車主兩年的訂單要趕快消化)好不風光、堪稱目前百萬國產電動車的唯一選擇,但除了底盤是鴻華(前身就是華創)自行開發,電池來自中國寧德時代,馬達是日本NIDEC提供,轉向系統據說是和HYUNDAI Ioniq 5相同(這部分還要查證),所以這算純種台灣國產車嗎?

另外像目前生產國產車的品牌,即使有品牌說自製率已達一定程度,但關鍵零組件台灣製幾乎是零,充其量只能算是在台灣組裝的產品,零件則是從其他國家來;當然商人將本求利是常情,車廠也是一樣,過去美好時代在多處設置零組件廠和供應鏈天經地義,但現在多會尋求最低成本的地方建置「中央廚房」,將零組件供應給各個市場;且在模組化後已由Tier1一級供應商負責(模組裏頭的小零件你就別管來源,組裝生產就是),無論M-BenzBMWAudi或超跑狀況都差不多,只要品牌光環夠大這都不是問題,像M-BENZ電動車採用孚能和寧德時代的電池該怎麼說,是純德國車嗎?成本佔了多數比例的電池根本就不是啊!但大家還是認定是德國車。或許有人會問那韓國呢?韓國可是公認的國家隊,但已在台灣銷售的Custin與傳聞即將上場的Mufasa,也都是Hyundai針對中國市場所開發的車款,零件會從韓國進嗎?「世界零件調達早已是全球企業行之有年的事情,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早就見怪不怪,獨獨汽車業在強調中國零件不合理亦或不合法,既針對特定業者又沒適法性。」熟悉汽車產業生態的業者表示。

另外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某政府官員曾說到,「零件從中國過來,然後在台灣組裝被稱作國產車,試問台灣和中國是同一個國家嗎?」這玩意充斥著滿滿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味,按照這位官員的說法,像ToyotaHondaHyundai在台灣組裝生產國產車,零件從日本或其他國家進來,那麼台灣和日本是同一個國家嗎?這樣的邏輯頗令人玩味。所以啊只有在台組裝車沒有所謂國產車,雖說大家推崇世界一家,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是你家。 話說回來,台灣沒有純種國產車理由很簡單,因為過去的政府雖然有強烈意願推動,但通常是一知半解,所以半個甲子下來也只孵出兩具國產引擎,變速箱、底盤則是零!而且沒有人願意大手筆投資成本不確定的汽車工業,畢竟開發一個底盤、引擎就要動輒數十億到百億起跳,要何時回本、能否外銷、規模多少都是個大問題,自然不會有人想洗這個頭。所以別再講什麼國產車,所有都是海外零件在台組裝生產而已,至於零件產地是哪裡,自己猜吧。因此嚴格來說,全世界包含日本、美國、德國、法國在內,沒有人是零件100%在地生產的純種國產車,更別說只有汽車產業而沒有汽車工業的台灣了!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