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奇蹟的巔峰 — 90年代
從社會面而言,90年代之所以成為台灣車迷心中共同的記憶,追根究底其實在於至90年代後汽車才真正走入幾乎每個人的生活裡,雖說70年代台灣經濟已開始起飛,但一開始汽車依然量少價昂,擁有的尋常百姓比例仍然偏低,至80年代雖然汽車銷售持續成長,但倒也不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道具,無論如何,都不及於真正爆出大量的90年代銷售全盛期,以1994年為例,當年度全台共計銷售57.5萬輛各式車款,成績不僅是空前,而且至今依舊看不出來有被打破的可能。
摸過碰過,你才可能愛上
因此,當大家開始真正接觸過汽車後,對於車的興趣才可能從無到有,甚至是從汽車雜誌轉移至實體,也因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因此有更多的代理商願意導入各式各樣的商品,一時間市面上琳朗滿目的車款看得讓人目不暇給,就算都不滿意,還有留學生從美國帶回來的珍禽異獸流入市場,只要有錢,幾乎什麼都買得到。
而不僅在90年代成長的車迷因此充滿回憶,90年代前後出生的年輕族群因此盛況而成為車迷也大有人在,加上就因當時銷量龐大,至今依舊許多90年代產物市場流動,無論你是懷舊,或者只是想省錢,都能夠在90年代車款上獲得滿足。
90年代,其實沒你想得那麼輝煌
不過這樣的現象,把視界拉遠至全球看就不見得相同了,儘管當前無論何國,年輕人或大叔玩老車都是潮流,然而把時光回推,在經歷過地球上最紙醉金迷的80年代後,無論跟台灣最是息息相關的日本經濟泡沫化,或者美國市場的盤整,甚至是兩德統一與歐盟初始的打底期,都讓90年代幾個主要汽車製造區域不如想像中大鳴大放,加上當時所謂新興國家都還不新興,你說國際車壇會多豐富多元?光用想的就知道沒什麼好期待。
跑車的黑暗時期
也因此90年代全球汽車市場,特別是有別於一般交通工具純粹提供駕馭樂趣的跑車,其實相對於其他時期並沒有太過值得吹捧的理由,舉個例來說,像是當時所謂日本跑車四大天王,亦即Mazda RX-7、Honda NSX、Toyota Supra以及Mitsubishi 3000GT,幾乎都是在經濟泡沫化之前完成主要研發與設計,然後進入90年代開始銷售許久後卻遲遲沒有後繼車或者黯然停產,不僅如此,若將目光轉至經濟得多的K Car跑車,像是著名的「平成ABC」亦即Mazda AZ-1、Honda Beat與Suzuki Cappuccino,也遭遇到相似的對待。
那...歐洲跑車總不錯了吧?
歐洲車部分就好多了吧?如果你真那麼想那就錯了,90年代其實也堪稱歐系跑車的黑暗時期,幾個現在響噹噹的品牌那時也都正處於愁雲慘霧之中,像是Porsche在Boxster現身前營運一度陷入困境,Lamborghini在1998年納入VAG以前根本乏人問津,McLaren更慘,從Hypercar F1後就沒有任何市售車作品直到2011年MP4-12C誕生,更別說那些國民跑車像是Opel Calibra或Volkswagen Corrado,也都在這時期漸漸消聲匿跡。
跨界性能車的崛起
唯一值得開心的,大概就是諸如Audi RS4、BMW M3、VW Golf GTI、Peugeot 306 S16、Subaru Impreza STi以及Mitsubishi Lancer Evo這類性能車的崛起,而到了90年代後期,如同Audi TT、BMW Z3、Mercedes-Benz SLK等豪華品牌小跑車更取而代之成為入門跑車的新選項,不過與先前提及那些撼動人心的經典名車相比,則似乎又少了些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