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次活動是以介紹大改款A-Class內、外觀的改變,以及新導入的MBUX多媒體車載系統為主,實際的試駕活動目前預定在年底前舉辦,雖然最後有讓各家媒體小試幾分鐘,但礙於時間有限加上當天雨勢過大的關係無法盡情操駕,因此在本篇文章最後僅會有簡短的試駕體驗文,由於內、外觀的改變會在未來的公辦試駕活動後詳加描述,所以本篇將重點擺在軟體上的進化為主。
相信最近打開電視應該不難發現大改款A-Class的廣告狂轟猛炸吧,除了影片中年輕化的氛圍營造,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以自然口吻聲控冷氣溫度以及撥打電話的功能,這次的媒體活動便以MUBX多媒體車載系統為主題作為延伸。
首先這套系統的名稱是以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的縮寫而來,透過強力的電腦硬體與周邊軟體的配合支援,使用者能以自然口吻對車輛進行語音的功能控制,硬體部分Mercedes-Benz與業界頂尖的顯示晶片大廠NVIDIA合作,使用了6核心的CPU + 256 CUDA Cores GPU + 40GB的記憶體以及320G的硬碟所建構出強大的運算能力,搭配上AI語音控制軟體後,使用者便能以23種語言對車輛功能進行語音控制,光是中文口音就多達四種,不過台灣區只能辨識標準國語,並未支援閩南話與客家話,不過講師說到即便以台灣國語進行操作,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仍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功能操作,這點倒是不必太過擔心。
這次也將E-Class與S-Class的10.25吋雙數位螢幕搬上車,而且中控螢幕還加入了觸控功能,直覺化的操作模式如同智慧手機般輕鬆,並不須花太多時間適應,另外方向盤同樣導入了左右兩區的觸控按鍵,透過手指滑移與觸壓便能操作多數設備與切換行車資訊,中央鞍座的觸控手寫版同樣具備類似功能,因此不管你是用利用方向盤上的觸控鍵,或者直接點擊中控螢幕或直接操作觸控手寫版皆能達到控制設備或切換訊息的目的。
最後則是介紹專為車主所開發的Mercedes me Connect這套App軟體,透過手機與車輛的連結幾乎可將手機當作車子的第二把鑰匙使用,在未來若是你所購買的賓士車款有支援這套系統,必須先註冊一組帳號,之後服務中心才能將車輛與手機作配對,服務的範圍幾乎涵蓋了食衣住行各個廣度,台灣區目前則提供的客戶服務有以下幾項:
- 緊急求助協助:發生事故時系統會自動聯繫緊急求助中心,並傳輸車輛位置及狀態。
- 遠端車輛狀態診斷:車輛設備磨損或損耗,可將資料傳送至服務中心以便進行進一步的保養提醒。
- 故障通報:透過前座後視鏡上方的bCall按鍵傳送訊息至服務中心,以便通知服務廠派遣道路救援。
- 客戶服務:透過bCall按鍵能處理客戶的詢問與申訴,亦能幫忙預定餐廳或飯店。
除了上述服務之外,也能透過手機進行遠端遙控解鎖、啟動引擎、啟動空調、停車位置提醒、車輛追蹤、顯示車輛狀態等服務,也能將此服務傳遞給親人使用,還可自行設定不同使用者的功能使用權限,幾乎是第二把鑰匙般的方便,不過要注意的並非所有服務皆免費提供,只有車輛設定、車輛監控、導航圖資更新這三項的前三年免費,之後要續約才能享有後續服務。
由於本次活動參與媒體眾多,加上僅有1輛A200與1輛A250提供試駕,因此每家媒體分配到的時間有限,這次僅能針對簡單的操駕感受與乘坐舒適度進行粗淺描述,由於上一代A-Class原廠明顯往鋼砲的調性去調,因此底盤的調教上略顯硬朗,但是到了這代明顯變了個性,底盤接收路面的回饋不像前一代那麼浮躁,反而在彈跳的處理上變的更為緩衝與柔順,說的更明白些上一代有點像是改裝車,大改款後則將賓士該有的乘坐質感給找了回來,不過A180、A200的後軸配置的是扭力樑結構,只有A250以上等級才是多連桿,雖然扭力樑結構在印象中對於操控表現會較為吃虧,不過原廠表示在調較上若非真的極限操駕,實質不會跟多連桿結構差距過大,在短暫的體驗後確實感覺不出兩者有何差異,加上天雨路滑不適合以平常試車的標準測試,細節部分還待年底的公辦試駕活動才能好好探探它的底線。
動力輸出以當天的試駕感受而言,A200搭載的是全新1.3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加速感受上即便輕點油門車子便有躍躍欲衝之感,直接快速的油門反應讓你覺得車子是輕盈,加上這次的雙離合器7速變速箱的跳檔變得更加滑順,整趟駕車過程相當具質感,而A250的調性則調的更具性能味些,除了較大的2.0升排量帶來更進一步的力道推送外,檔位銜接的處理也不若上一代魯莽,這次真的有把賓士的舒適操駕核心給找了回來。
經過了這次淺嘗大改款A-Class之後對於賓士在汽車工藝的發展又更為佩服,誰能想到汽車不僅是平常的代步工具,現在又更進化成你的貼心助理,過去要用手動調整的事情,現在用說的就幾乎都能幫你辦到,就差沒辦法陪你聊天談心,但以現在的科技演進在未來幾年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更重要的是以往才會在高階車款看見最新的科技配備,現在入門等級就直接給你,而且還是最新最棒的系統,這倒是要先給賓士拍拍手,入門車已不再是小老弟,反而成為品牌展演最新科技的領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