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廝
Feb 23, 2019

百年物語,與Peugeot Traveller前往西螺尋訪老宅、美食、傳說還有醬味天堂

國道上不論你是南來或北往,西螺都是個容易錯過被遺忘的小鎮,但這次我們不在台中休息,一路往南看準路標直奔西螺,去尋找繁華一時的老宅、在地限時美食以及天堂般的鮮美滋味。

濁水溪南岸的農業小鎮

從中山高一路往南,跨過濁水溪後就能見到西螺休息區路標,過休息區入口200公尺即為西螺交流道,下交流道之路標清楚寫著向東南方走是荊桐,往西北邊就是西螺鎮中心。緊連著濁水溪南岸,西螺鎮最熱鬧地區莫過於此,對於初次造訪西螺的遊客來說,街道巷弄可能會有些複雜,在開車或騎車踩過幾個景點後就能發現其實西螺鎮中心的道路頗有規畫並不難懂,大抵上而言只要記得南北向「建興路」、「大同路」還有東西向「延平路」與「中山路」就能一回生、二回熟,不但很難迷路、下回再來也能成為隨行嚮導。

多久,沒有看看這一望無際的農田了?
多久,沒有看看這一望無際的農田了?

見證一甲子歲月,依然屹立不搖的鋼鐵桁架西螺大橋

初到西螺旅遊,當然要首先造訪在地最有故事的著名地標: 西螺大橋!西螺大橋興建歷程可追朔自台灣的日治時期,當時連接濁水溪兩岸橋樑只有縱貫線鐵路行駛經過的「濁水溪橋」,兩岸居民往返必須轉乘鐵路或以竹筏等交通工具渡河,遇溪水暴漲時交通隨之中斷相當不便。1937年日本政府決定興建濁水溪大橋,並於1941年完成32座鋼筋水泥橋墩,隨後因鋼材隨戰爭挪作他用停工,直到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重新開工。

西螺大橋於1952年年底完工,1953年1月正式通車,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報告時譯名稱為「西螺大橋」,其規模在當時可是遠東第一大橋,也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尤其當年橋上還合併設計糖業鐵路,西螺大橋更是日治時期縱貫道路(現今台一線)全線通車之關鍵橋樑。1994年溪州大橋完工後西螺大橋轉為限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之便橋,2004年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共同將西螺大橋核定為歷史建築,目前僅有大甲媽祖前往新港遶境時才特別開放大型車通行。

1952年年底完工,1953年1月正式通車的西螺大橋,其規模在當時可是遠東第一大橋。
1952年年底完工,1953年1月正式通車的西螺大橋,其規模在當時可是遠東第一大橋。

醬味飄香,瑞春的百年物語

走在西螺街上,你一定會驚訝於隨處可見、比超商更顯眼的醬料行,對於這種在亞洲風行超過三千年的特有調味料工廠,為什麼集中在中台灣彰化 / 雲林一帶?來到西螺,當然不能錯過在地老字號、製醬經驗近百年之瑞春醬油於自家廠房特別精心規畫的「醬油博物館」。

據說,醬油源自中國古代皇帝御用、由鮮肉醃製而成的調味料,與現今魚露製造過程相似,流傳至民間後更發現以豆類發酵製醬不但也有相似鮮美風味,無須以高價購買原料且人人皆可負擔、享用,於是醬油開始廣為流傳。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目前已傳至第三代經營,當年創辦人自虎尾醬油株式會社學得釀造技術,便以純黑豆為原料,輔以在地栽培之濁水米、獨特水質與日照充足氣候釀出一缸缸香醇濃郁醬油。依循古法手工釀造的醬油每一滴都得來不易,從黑豆變成餐桌 / 廚房之調味聖品,至少要經過九道複雜程序,才能將黑豆中植物性蛋白質經由製麴發酵轉化為鮮甜口感來源之氨基酸,其中第二次發酵過程還必須封進大型陶缸,進行超過120天日曬,才能取出豆豉壓榨成黑豆原汁,黑豆原汁經過濾蒸煮再依不同比例調配、加熱滅菌,才是我們能買到的黑豆醬油,如果再加入糯米漿釀製,即為西螺特色名產「蔭油膏」。

瑞春醬油於自家廠房特別精心規畫「醬油博物館」,能親眼見到醬油的製造過程相當值得。
瑞春醬油於自家廠房特別精心規畫「醬油博物館」,能親眼見到醬油的製造過程相當值得。

參觀完醬油博物館後來到銷售門市,在專櫃人員熱情介紹下親口嘗試五款熱銷醬油,對於嚐過放松露不手軟之米其林料理以及台南蜷尾家松露冰淇淋的小編而言,松露醬油的感受其實並不強烈,但在品嚐完全無添加的台灣好醬與原味醬油之間,真的能嚐出前者黃豆的單一純香與後者黑豆的多重豐富滋味,至於本地人最愛的蘭級 / 菊級清油兩兄弟,小編認為前味與後味皆能回甘之蘭級是價格 / 風味最均衡的絕佳選擇!

當然,看完醬油博物館也有甘醇的醬油可買。
當然,看完醬油博物館也有甘醇的醬油可買。

老街古厝穿越西螺繁華盛世

滿足味覺享受,來西螺更不能錯過延平路老街建築之美!現存的延平老街(西螺老街)改建於1935年中部大地震之後,不但大量採用20、30年代流行的仿西方裝飾派風格建築手法,部分細部更融合傳統閩南建築風格,匯聚成兼具時代感及地方特色之華麗建物,是台灣在地建築由傳統過渡至現代化的中間代表,也是台灣本土建築進化史上重要見證。

來西螺,千萬不可錯過延平路老街的建築之美!
來西螺,千萬不可錯過延平路老街的建築之美!

而延平老街眾多古厝中維持過去樣貌最完整的,莫過於由螺陽文教基金會主導並轉型成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之捷發乾記茶莊,捷發乾記茶莊由1887年(光緒13年)來台的許金接下家族事業經營而來,當時稱為許捷發號,最早店鋪建築於1895年日軍攻佔西螺時焚毀,之後重建的三崁店面由胞弟售出其中一間,1933年許金拆除第三進間閩式三合院後改建成目前宏偉秀麗家屋。1935年西螺實施市街改正計畫,許金再拆除第一進間店屋,改建成今日兩崁店面,並將店號改為捷發乾記茶莊本舖至今,左間(門牌90號)已轉手易主,右間(門牌92號)則是由許家後人繼承家業。目前捷發乾記茶莊建築也就是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收藏許多當時賣茶、經商、生活相關文物,非常值得入門參觀鑑賞,此外,100公尺旁東市場王創市集以過去木造建築吸引文創產業進駐,也直值得親身探訪。

老屋的美好,靜下心來慢慢逛就能知道。
老屋的美好,靜下心來慢慢逛就能知道。

在地食材美食,非嚐不可

西螺緊臨濁水溪,以溪水灌溉種植的西螺米更是遠近馳名,對於遊客來說非嚐不可的在地美食不外乎米製品,位於建興路上黃家九層粿可說是其中絕妙代表,他們將新米磨成漿,再把米漿分次加進蒸籠,才能出蒸出層次分明之九層粿,放涼上桌前再切成容易食用的小塊狀,九層粿本身並無調味,客人點餐後才加上油蔥酥、蒜泥、醬油膏等調味料。一口咬進沾醬九層粿,香脆油蔥酥與九層粿Q彈分庭抗禮卻又不互相牽制,醬油膏的鹹甜更能引出九層粿米漿的甘甜,黃家九層粿可是西螺在地人特色早餐,下午才去絕對吃不到。

將新米磨成漿,再把米漿分次加進蒸籠,放涼上桌前再切成容易食用的小塊狀,加上油蔥酥、蒜泥、醬油膏等調味料,便成在地美味九層粿。
將新米磨成漿,再把米漿分次加進蒸籠,放涼上桌前再切成容易食用的小塊狀,加上油蔥酥、蒜泥、醬油膏等調味料,便成在地美味九層粿。

西螺七崁永流傳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聽過西螺七崁與阿善師的名字,事實上西螺七崁指的是西螺當地「張廖」家族先人所留下的七條遺訓,並非七位武功高手。西元1831年,福建少林嫡傳弟子阿善師與氣功傳人金生師,先後至廣興和港尾設武館傳授武藝,當時「張廖」家族於附近25個村落的族人習武蔚為風氣,1846年「張廖」族人為發揚七崁遺訓、強化家族凝聚力並保衛宗族安全,依各村落人數與經濟狀況劃分為七崁,每年定期聚會輪流舉辦祭祖迎神,此後,「張廖」族人更團結,開啟宗族聯防自保守望相助時代,從遺訓變成團結聚落代名詞,西螺七崁盛名於是傳遍全台。

西螺七崁指的是西螺當地「張廖」家族先人所留下的七條遺訓,盛名傳遍全台。
西螺七崁指的是西螺當地「張廖」家族先人所留下的七條遺訓,盛名傳遍全台。

旅行中的驚喜

每趟旅途除預先設定好之目標景點,更讓人期待的莫過於計劃之外的驚喜!好比這趟西螺深度之旅,在開著Peugeot Traveller領航家還沒抵達鎮上前,遠遠就看見幾棵盛開著紫色花朵的路樹像是迎接貴客到來,趁著銜接景點空檔於是順手記錄幾張車景一體畫面。Peugeot Traveller領航家提供輕鬆舒適的兩天一夜旅程,國道上啟動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就能一路輕鬆向南,寬敞空間即使多載幾個朋友也不嫌擠,後座乘客打開天窗遮陽簾還能輕鬆欣賞美景,怕熱?沒關係!後座也有獨立空調可享受,就算坐滿8人,看著倒車螢幕也不怕後方視線被遮蔽,不過…..要享受按摩座椅?那可是駕駛跟副駕專屬的福利。

Peugeot Traveller不僅是商旅,也能是滿載幸福與歡樂的超級大休旅!
Peugeot Traveller不僅是商旅,也能是滿載幸福與歡樂的超級大休旅!